不透支的养老|德国养老模式到中国居家趋势

40841阅读 6289收藏 来源:慢生活养老网
    字号:

最近看了个德国老人的采访,感触挺深的。这位77岁的老人和他妻子住在波恩,生活挺紧巴。他说,自从他妻子做了脑部手术,就不太能吃东西,他自己吃得也少,所以退休金勉强够花。

老人高中毕业就工作了,银行干过,开过出租车,当过门房。60多岁退休,退休金才335欧元,连德国贫困线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只好申请政府救济。现在国家帮他付300欧元的账单,还出一半房租,另一半房租是他妻子的社会福利出的。

在德国,月收入不到905欧元就算贫困。现在有16.8%的退休老人收入低于贫困线。德国经济研究所说,德国65岁以上的老人快1500万了,寿命越来越长,出生率却在下降。年轻人读大学时间越来越长,对公共养老金的贡献也越来越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预测到2039年,老年贫困人口比例可能会上升到21.6%,也就是说,每五个退休老人就有一个可能受贫困威胁。

尽管德国养老制度挺完善,但还有很多老人过得挺艰难。德国老龄化问题严重,仅次于日本,但养老制度还算先进。在德国居家养老是主流,老人住家里,家人或护理人员定期上门照顾。如果老人独居,护理人员一般会有备用钥匙,以防老人行动不便。

德国有句老话,“老树不移栽”,意思是老人不喜欢搬家。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养老成本也是个重要考虑。德国理财投资网站Finanztip统计,全德养老院月收费平均3000欧元,但老人退休金平均只有1500欧元。

居家养老的优势很明显。中德两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相似,但文化差异大,任何不考虑国情和文化的“复制”都可能行不通。德国文化崇尚自由、独立的个人主义,但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助确实能给不同世代的人带来活力和物质利益。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搞居家养老,让老人家能在家里舒坦地过晚年。孩子们工作忙,没法老陪着,这种居家养老就是让老人不用搬家,也有人照顾。

老人们可以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不用折腾,家里就是最好的养老院。有人帮着安排看病,陪着去医院,让家人也放心。还会定期给老人体检,记下健康情况,让儿女们也能知道爸妈的身体咋样。有专业人员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平时也有人帮老人跑腿,买东西、办事这些。还有人定期上门陪老人聊天解闷。根据每个老人的需要,改改家里的布置,让家更适合老人住。看病也有人陪着,让老人去医院时也安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