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当前国内“智慧养老”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只说干货:

政策支持力度增强: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等,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智慧养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底,产业规模已达到6万亿元。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涵盖健康管理、养老监护、康复辅助器具等多个领域。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已经从最初的政府监管、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扩展到社区日间照料养老以及智慧居家养老等多个领域。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2.存在问题供需不匹配:虽然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但仍然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部分智慧养老产品过于注重技术革新,忽视了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和身体机能特点,导致产品适老性不足,老年人使用意愿不高。
数字鸿沟问题:老年人在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时面临一定的障碍,如缺乏数字技能、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等问题,导致老年人难以有效利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
服务成本较高: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成本,包括技术研发、设备购置、运营维护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限制了智慧养老的普及和应用。
行业标准不统一:目前,智慧养老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不同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兼容性差、数据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这不利于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老年人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
市场公信力与规范不足:智慧养老行业尚未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市场上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品大量生产的问题。同时,部分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和老年人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