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持不下去了,我快要疯了”。

“再这样下去,我要被我妈先送走了”。
“爸爸走了,我一个月没能睡好,我太想他了”。
父亲病后,我将自己在医院陪护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成了笔记《父亲生病让我看透了五件事》,没想到引起众多的共鸣。竟有16万多阅读量,赞藏量7000多,800多条互动评论。从评论中,越发感到随着老龄化的来临,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面对父母生病的焦虑和压力之大将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精神压力执念于父母的病情,不能接受父母即将离去的事实,看着亲人一天天衰弱枯竭,被焦虑和伤心浸泡,悲伤郁结。
纠结于治疗方案,怎么选择都怕有遗憾,小医院怕耽误治疗,大医院又没有资源;国产药怕疗效不好,进口药又用不起…
一边是生病的父母,一边是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长期两头兼顾,疲于奔命。
亲戚朋友都是评论员,指望不上,稍有不周,还会被道德绑架。
父母走后,悲伤抑郁,长期走不出自责、遗憾和思念的泥潭。
二、经济压力进了医院花钱如流水,99%靠钱解决,另1%需要更多的钱。虽然有医保,但很多项目不在医保范围,几天就是一张催款单,护工费、交通费及人情、资源等隐性费用也在增加。
三、陪护压力大医院一床难求,有的住走廊,有的住旅馆,吃不好、睡不好,精疲力竭。
父母都老了,一边要照顾这个,一边要安慰那个,两个同时生病天就塌了。
父母固执犟轴,有些事他已没有能力做好,仍要坚持自己去做,事倍功半,给子女平添了更多麻烦。
病中的父母变得自私,心里只有自己,不体谅子女,有时将身上的病痛迁怒于人。
不配合,难侍候。想治疗,但又不能自律,西药片多了不吃;中药汤太苦不吃;在家要来住院,刚住几天又要回家。
以上这些都是评论区互动反馈的,有的崩溃大哭。我回复最多的只能是“抱抱你”、“加油”!我身在其中,理解这份心酸、无助和无奈,但实在无力提供帮助!
随着人口老龄化风潮的来临,独生子女一代上有至少4个老人,下有1-3个孩子,还有自己的事业,他们将如何应对?您有什么好的见解,请在评论区留言。